广州道一科学技术有限公司


垂直电泳系统操作说明书
广州道一 PES-5小型垂直电泳使用说明
第一部分 组成
为更好的使用PES - 5小型垂直电泳仪器,请在使用前熟悉各组件的安装和拆卸(参见图 1、2)。
图2.安装PES - 5小型垂直电泳槽 制胶框和灌胶架
电泳梳的每孔最大上样体积
孔数或孔类型 | 孔宽度(mm) | 0.75 mm厚 | 1.0 mm厚 | 1.5 mm厚 |
5 | 12.70 | 70 µl | 105 µl | 160 µl |
9 | 5. 8 | 33 µl | 44 µl | 66 µl |
10 | 5. 8 | 33 µl | 44 µl | 66 µl |
15 | 3. 5 | 20 µl | 26 µl | 40 µl |
IPG | 6. 0 | — | 420 µl | 730 µl |
制备型/双向 | ||||
参照孔 | 3. 0 | 13 µl | 17 µl | 30 µl |
样品孔 | 71.70 | 310 µl | 400 µl | 680 µl |
外部尺寸: 16 cm (L) x 12cm (W) x18 cm (H)
预制胶兼容性:小型预制凝胶
毛重: 2.0 kg
第二部分 制胶
1. 玻板三明治胶盒和灌胶架
注: 所有的玻板都必须洁净干燥
a. 制胶框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,打开压力凸轮卡锁, 卡锁面向前
b. 选择垫片厚度合适的长玻板,将短玻板放于其上(图3a)
c. 抬起长玻板使标记为 "up",将2块玻板轻轻滑入制胶框,短玻璃板冲前(凸轮卡锁侧)
(图3b)注:保证2块玻板底部齐平,长玻板上的标记导向正确。若玻板装配不正确或方向错误,可 能会发生漏胶。
d. 锁紧凸轮卡锁,夹紧玻璃板夹心,做成灌胶模块(图3c)。注意玻板底部要齐平
e. 将锁紧的制胶框放入灌胶架中(凸轮卡锁冲外),位于封胶垫上,用灌胶架的弹性架子
夹住长玻板(图3d)
注: 灰色的封胶垫要保持洁净
f. 若有其它胶,重复步骤a-e
图3. 安装PES - 5小型垂直电泳槽制胶框和灌胶
2. 灌胶
a.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胶
i. 将电泳梳子完全嵌入安装好的胶盒中。在梳齿下方1cm处做标记,此为灌注的分离胶的位置,取下梳子
ii.制备分离胶单体溶液(不加AP及TEMED) (参见第4章制胶公式 ),真空除气泡约15min
iii. 在处理后的胶液中加入AP及TEMED,用玻管或一次性塑料吸管缓缓加入制胶框中至标记处,注意不要产生气泡
iv.立刻用水或异戊乙醇覆盖
注:若使用水封胶,应缓慢平稳的加入,以免与胶液混合。不要使用丁醇或异丁醇覆盖
v.胶聚合45-60min。用蒸馏水冲洗胶表面。应避免长时间用乙醇封胶以免胶顶部脱水 注:可用下述方法室温过夜储存分离胶。加5ml 1:4稀释的1.5 M Tris-HCl, pH 8.8 buffer(for Laemmli system)封胶 。如果使用其它的缓冲体系,可加5ml 1x分离胶缓冲液来储存
vi.制备浓缩胶溶液(不加AP及TEMED)真空除气泡约15min
vii. 用滤纸将分离胶顶部水洗干
viii. 在处理后的胶液中加入AP及TEMED,用玻管或一次性塑料吸管缓缓加入制胶框中至短 玻板顶端,注意不要产生气泡
ix.迅速在玻板中间插入合适的电泳梳。注意梳子两端位于垫片之间,梳脊与短板顶端齐平
x. 浓缩胶聚合30-45min
xi. 小心移出电泳梳,用蒸馏水或电泳缓冲液冲洗梳孔
xii. 用毕,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灌胶架和制胶框
b. 连续聚丙烯酰胺胶
i. 制备胶单体溶液(不加AP及TEMED) (参见第4章制胶公式 ),真空除气泡约15min
ii. 在处理后的胶液中加入AP及TEMED,用玻管或一次性塑料吸管缓缓加入玻板间至短玻板 顶端,注意不要产生气泡
iii.将合适的电泳梳插入玻板中间。注意梳子两端位于垫片之间,梳脊与短板顶端齐平
iv. 胶聚合45-60min
v. 小心移出电泳梳,用蒸馏水或电泳缓冲液冲洗梳孔
vi. 用毕,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灌胶架和制胶框
第三部分 电泳芯安装与上样
1. 安装
注:当只运行2块胶时,使用电泳芯(带香蕉插头),不要使用辅助电泳芯(不带香蕉插头); 当跑4块胶时,电泳芯和辅助电泳芯都要使用
a. 在干净的平面上打开制胶框(图4a) b.把三明治胶放入胶架,短玻璃板面冲里。胶架位于夹胶架底部,每侧有一个。注意三明治 胶与夹角架保持30°倾角。轻轻放入第一块胶,注意保持夹胶架平衡,不要过度倾斜。 然 后在夹胶架另一侧放入第二块胶。此时夹胶架的每一侧都有一块胶,2胶同时保持一定的倾 角(图4b)
Note: 注意将胶盒放入夹胶架中,并且短板冲里。这样,夹胶架和2块胶共同组成了电泳芯。 如果要跑奇数的胶(1或3),那么必须使用挡板和胶、夹胶架共同组成电泳芯 (图4b)
c. 将2块三明治胶板轻轻的推在一起,保证胶板四个角都稳固的靠在夹胶架上的绿色垫条上, 保证短板顶部位于绿色垫条顶部凹槽的下方
d. 用一只手轻轻的把三明治胶和绿色垫条挤在一起(要保持胶压力均匀并且不要移位), 合上夹胶架的绿色架子。或者, 也可以双手抬起整个夹胶架系统,保证胶不要移动,同时合 上夹胶架的绿色架子 (图4c) 夹胶架的绿色架子将三明治胶的短板与垫条密封,再此确认短板位于垫条顶部凹槽的下方 . 在此处,加样孔被缓冲液冲洗,并上样(图4d)
e.将电泳芯放入Di PES - 5小型垂直电泳槽内 (图4e)
Note:如果跑3-4块胶,用辅助电泳芯.重复步骤1a–e
2. 将电泳芯放入PES - 5小型槽
PES - 5小型垂直电泳槽有2个放电泳装置的位置:电泳芯位于后面
辅助电泳芯位于后面
a. 将电泳槽放在一个平面上,面朝前(前面有2胶和4胶的标记);若方向正确,电泳槽内
部顶端的红色标记应位于你的右边,而黑色标记位于左边
b. 如果只跑2块胶,你应使用电泳芯装置,因此,将电泳芯放在电泳槽后方的位置,注意红
色的电极插孔(+)要对应电泳槽内部顶端的红色标记 c.如果跑4块胶,将电泳芯放在后面,辅助电泳芯(无香蕉插头) 放在前面注意每个电泳装 置的红色的电极插孔(+)要对应电泳槽内部顶端的红色标记。不正确的装配会导致电泳槽盖 盖不上
3. 上样
a. 在电泳芯位于电泳槽外时加样,将电泳芯放在平面上
b.使用Hamilton注射器或移液器加样
c.如果使用上样器,可将其放在电泳芯2块胶的中间,可适合9、10、12、15 孔的上样
d.用Hamilton注射器或移液器从上样器的狭槽处注入样品,并上满相应的加样孔
Note: 注意:缓慢加样,使样品平稳的流入梳孔底部。注意注射器针头或移液器头不要戳破 梳孔底部。加样后,将电泳装置放入电泳槽内适当的位置
4.PES - 5小型电泳槽安装
a. 盖上盖子。注意香蕉插头的颜色和插孔一致, 盖子上插孔与电泳芯的香蕉插头可防止不 正确的装配。注意电泳槽侧边的突起要与盖子上对应的狭缝嵌合。轻轻的均匀用力,使盖子 和电泳槽嵌合紧密
第四部分 电压状况
a. 插入电源线,注意电极方向
b. 打开电源开始电泳,SDS-PAGE 和多数天然凝胶电泳推荐使用200 V 恒压,时间约为 35min*
* 电泳时间按胶浓度不同,约为35-45min(Tris-HCl系统)
第五部分 Gel 移除
a. 电泳完成后,关闭电源,拔出电极线
b. 打开电泳槽盖,小心取出电泳芯,倒掉缓冲液 Note: 请在打开电泳芯前倒掉缓冲液,避免溅洒 c. 打开电泳芯夹子,取出胶合
d. 小心的打开2块玻璃板
e. 反转玻板和胶,使胶漂在固定液或转移液上,轻轻晃动,使胶与玻板脱离
f. 使用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泳槽、盖子、电泳芯、辅助电泳芯、灌胶架、制胶框等
第六部分 日常维护
PES - 5小型电泳槽、盖子、电泳芯、辅助电泳芯、灌胶架、制胶框:每次使用后 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玻璃板及电泳梳:用实验室去污剂洗涤,蒸馏水彻底冲洗,将长玻板在强碱性溶液中(如> 100 mM NaOH)浸泡,不要超过24hrs。硫酸三铬洗液浸泡2-3hrs。因避免长时间浸泡,以免损坏 封边垫条的粘合性
第七部分 疑难解答
问题 | 原因 | 解决方案 |
1. “笑脸” –胶的两边翘起 | a. 胶中央比两端热 | a. Buffer没混匀或上电泳槽 浓度高。重新配缓冲液 |
b. 工作电压过高 | b. 电压设为150-200v ,下电 泳槽液加满至高于短板顶部1 cm | |
2. 纵拖尾 | a. 上样量过高. | a. 稀释样品,去除高丰度蛋 白或降低电压25%左右 |
b.样品沉淀 | b. 加入SDS上样缓冲液前离 心样品或降低胶%T 浓度 | |
c. SDS应充分覆盖蛋白分子, 一般为1.4:1。对某些膜蛋白 需更高比例的SDS |
3.横拖尾 | a. 在电泳前样品扩散 | a. 缩短加样和开始电泳的时 间 |
b. 样品的离子强度低 | b.使用与胶相同的buffer | |
4. 条带扭曲和歪斜 | a. 加样孔附近胶聚合不好 | a. 制胶前浓缩胶排气;增加 AP和TEMED浓度约25%;或AP 浓度不变,TEMED加倍 |
b. 样品含盐过高 | b.样品除盐,透析、脱盐柱 或Micro Bio-Spin™ columns, etc. | |
c. 胶面不平 | c. 降低聚合速度,小心封胶 | |
5. 胶底部条带变窄 | a. 样品的离子强度高 | a. 样品除盐. |
6. 电泳时间过长 | a. 电泳缓冲液浓度高 | a. 检查缓冲液浓度,必要时 稀释 |
b. 样品含盐量过高 | b. 样品除盐. | |
7. 电泳时间过短 | a. 电泳缓冲液浓度低 | a. 检查缓冲液浓度,必要时 浓缩 |
b. 电压过高. | b. 减低电压约 25–58%. | |
8. 在SDS-PAGE 凝胶电泳中 可观测到单个蛋白的重复点 | a. 电泳中蛋白单体再氧化, 或未充分还原 | a. 制备新鲜的样品缓冲液; 增加上样buffer中2-巯基乙 醇浓度;用DTT取代BME |
9. 条带过少且染料前沿有高 浓度条带 | a. 蛋白迁移 | a. 增加分离胶浓度* |
b. 蛋白降解 | b.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,如 PMSF | |
10. 上槽泄漏 | a. 上槽液过满 | a. 上槽缓冲液位于长玻板顶 部以下 |
b. 装配错误 | b. 确保U型封条洁净,无缺 口,并用buffer浸润。确保短 玻板位于封条刻痕以下 | |
11. 制胶过程中泄漏 | a. 玻板有缺口 | a. 检查玻板下沿,不要有缺 口 |
b. 玻板未放平 | b. 恰当的放置玻板 | |
c. 封胶条脏,有裂纹或破裂 | c. 清洗封胶条,如有损坏, 更换封胶条 | |
12. 加样孔底部不平 | a. 催化剂浓度错误. | a. 制备新鲜的催化剂或将浓 缩胶中浓度增加至 0.06% APS 和 0.12% TEMED. |
b. 胶溶液没有排气,氧气催 化聚合过程 | b. 制胶前排气 | |
13. 电泳梳后方凝胶过厚 | a. 催化剂浓度错误 | a. 制备新鲜的催化剂或将浓 缩胶中浓度增加至 0.06% APS 和 0.12% TEMED. |
14. 制胶框的凸轮卡锁难以 | a. 凸轮卡锁的轴承有粉末 | a. 每次使用前将卡锁冲洗或 |
闭合或关闭时有噪音 | 等杂物 | 擦拭干净 |
*聚丙烯酰胺凝胶按下列2种方式分类 :
1) 总单体浓度 (%T)
2) 聚合单体浓度(%C).
g acrylamide + g bis-acrylamide x 100%
Total volume
g bis-acrylamide x 100%
g acrylamide + g bis-acrylamide